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 武装部
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 武装部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始终坚持“以学生为本,关注两个比例、实现两个更多”学生工作理念,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和整体发展目标,确立了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、以学生学风建设为重点、悉心教育、科学管理、热情服务的工作思路,积极探索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管理和服务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机制,不断加强和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,全面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。
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,深入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,构建“1249”工作体系,强化沟通、课程、活动、文化、网络“五个融入”,落实信仰领航计划、梦想启航计划、家访助航计划、文化远航计划。通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适应学生管理、服务工作的新形势、新要求,加强新机制、新模式的构建和研究。提升学生管理法制化、信息化、规范化水平,严管彰显厚爱,固底板、严管理,推进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建设。以“抓安全、抓习惯、抓学风”为主线。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室职能,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。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和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的作用,扎实推进基础文明教育工程,教育学生遵纪守法、文明生活、健康成才,不断提高学生素质,努力构建文明校园、和谐校园。
打造国防教育新平台,推进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。研究制定军事理论教学实施方案,组织实施新生军事技能训练,持续推进改善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场设置和建设,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,做好退役复学同学服务保障工作和军烈属的优抚工作。
着力打造“校院工作一体化”新模式,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绩效考评机制,形成了“领导抓、教师推、校友帮、辅导员促”四级就业助推体系,提出了就业工作稳定线、网络线、保障线、满意线“四条线”的工作方法,搭建了网上招聘、线上咨询、面试签约以及线上就业指导的完整工作格局,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网络招聘服务和电话咨询,实现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全覆盖。学校“以行业区域招聘为主体,以就业基地建设为依托,以校友资源及政府、科研合作单位为纽带”的多元化招聘就业市场体系初现规模。学校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,引导毕业生报效国家、服务人民、奉献社会,鼓励毕业生主动到重点领域就业、到社会民生领域就业、到基层就业。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四级精准就业指导及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。
始终以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,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”为目标,建立以“奖、贷、勤、助、补”为主体、“通、访、建”为补充的多方位立体资助体系,持续推进“滋兰树蕙”学生资助育人工程。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,落实助学贷款、奖学金、特殊困难补助、专项补贴等各项资助政策。开发资助信息化系统,保障数据准确性、工作规范性、资助精准性。广拓渠道,扩大勤工助学和社会奖助学金的数量和覆盖面,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帮扶服务。开展“滋兰树蕙”系列育人活动,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、学业指导、心理疏导、就业帮扶,切实将“立德树人”融入学生资助工作。
构筑多维格局、可持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,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,着力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阵地,扎实推进阳光心理工程。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五级预警与干预网络体系,完善“四早教育”预防机制(早发现、早评估、早预防、早干预)。夯实心理咨询专业队伍、心理辅导育人队伍、心理社团学生队伍,提升专业素质。搭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支持平台、院系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平台、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服务平台和大学生朋辈辅导互助工作平台,突出载体实效。强化教育教学、特色活动、心理咨询、校医协作、危机干预五大服务内容,全员育心育人,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,助力学生阳光心态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。
构建“大思政”视野下高校生涯教育“544”一体化工作模式,整合育人要素,保障生涯服务多样供给,形成以课程教学为主途径,咨询辅导、实践活动、测评评估和科学研究五个要素相互配合的内容体系,有效保证学生多样化、分阶段、分类别的内容需求;强化实施保障,确保生涯体系高效运转,形成机构设置(中心、工作室、生涯辅导员)、制度建设、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四个模块的生涯支持系统,各要素有机配合,相互支持;整合教育链条,强化生涯协同育人机制,建设生涯育人共同体,充分发挥高校、政府、社会(企业)家庭和高中育人合力,增进相互支持和协同发展。
围绕学生社区“一站式”综合管理模式改革,创新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“2341”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新模式。以平安公寓建设和创先争优为依托,发挥学生公寓育人阵地的作用,丰富精神生活,打造“安全、文明、和谐”公寓。公寓内各项设施完备,管理服务工作科学明晰规范,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支撑保障。
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,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,强化素质提升、技能展示、工作交流、理论创新、人文关怀“五个平台”,把握辅导员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,配齐选优辅导员队伍,创新赋能辅导员培养体系,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体系,持续打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,提升辅导员队伍育人能力和水平。
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 武装部设置3个科室、5个中心,分别是教育科(网络思政科)、管理科、人武工作科、就业指导中心、资助管理中心、生涯指导中心、心理指导中心、公寓管理中心。
更多信息请访问: 济南大学学工在线网站
校团委简介
济南大学共青团是校党委和团省委直接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,是校党委联系团员青年、领导青年工作的重要纽带和渠道,担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,执行党的青年工作方针,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和优秀学生骨干队伍,拓展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任务。校团委设有组织部、宣传部、实践与科技创新部,下设20个分团委,1166个团支部,现有25名专职团干部,团员青年32315名。
多年来,校团委坚持“育人为本、创新为魂、服务为基”的原则,坚持“服务大局,服务社会,服务青年”的基本方向,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,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优势,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,以素质教育为统揽,以品牌活动为垂范,以团的规范化建设为基础,结合新形势和青年学生的新特点,不断进行团建创新,形成了“三型四化五大体系”的工作理念:以“党政所急,学生所需,团能所为”为宗旨,着力构建学习型、创新型、服务型团组织,实现共青团管理工作规范化、考评工作机制化、服务工作特色化、基础工作职能化,构筑和推进思想引领铸魂体系,创新创业赋能体系,实践服务拓展体系,校园文化育才体系,组织建设强基体系“五大体系”的建设。学校连续多年在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、科技创新、学生社团、校园文化等方面工作中获得全国表彰,校团委连年被评为山东省“红旗团委”,2009年被评为“全国五四红旗团委”。
实施“思想凝聚工程”,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进展。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,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,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,通过规范运行机制、创新活动载体、强化阵地建设、典型示范教育等措施,充分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方面的优势,深入推进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”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(青年)研习社建设,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青年学生;广泛开展主题鲜明、凸现时代特征的主题教育活动,使青年学生坚定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;不断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角,通过加强社区党建,建设红色网站,塑造社团文化,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、进网络、进社团三位一体的新型“立交桥”。
实施“创新教育工程”,学生科创活动蔚然成风。注重科学机制的构建和竞赛活动的品牌化战略,不断增加对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投入和支持力度,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经费,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课题申报、审批立项、基金资助、专利申请等环节,积极组织和参与“挑战杯”竞赛、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文化活动,成立学生科技类社团,逐步形成了高度重视、广泛宣传、重点投入、严格管理的学生科研机制,有效整合了学校资源,争取到了更多科研教学战线的支持,催生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,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科技创新氛围。近年来,学校在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、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科创赛事中,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511项,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4项,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。2012年至今,获得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2项、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9项、三等奖17项,获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、“创青春”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2项、银奖7项、铜奖13项,获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。学校连续多年被团中央、中国科协、教育部、全国学联授予“挑战杯”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,捧得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最高荣誉“挑战杯”。
实施“文化育人工程”,营造和谐校园氛围。牢固树立精品意识,坚持高格调规划、保持高水平运作、追求高质量效果,深入开展了以政治文化为中心、科技文化为重点、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,举办了具有示范性、导向性、艺术性、创新性的外语文化艺术节、体育文化艺术节、读书节三大节日及“泉城大讲堂”“济大青春创业论坛”为龙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,积极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,浓厚校园文化氛围,提升校园文化品位。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,对学生社团实行校、院两级指导与管理。目前学校有各级各类学生社团110个,参与学生19300多人。
实施“实践锤炼工程”,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。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,进一步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,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锤炼中增长才干,健康成长。把社会实践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,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,采取全面部署、点面结合、重点组队等实践方式,开展了扶贫支教、政策宣讲、社会调查、法律宣传、环境保护、文化服务、社区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。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目的,构建了以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为主体,以科技服务、环保消防、爱心接力等为基本内容的志愿服务体系,使志愿服务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互动、青年学生服务社会与自身成长成才的有机结合,达到了个人、学校、社会“多方共赢”的效果。目前,学校拥有青年志愿者组织23个,志愿服务队101支,注册志愿者16658人,年度志愿服务时长达101700小时,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近12万人次。
实施“服务保障工程”,竭诚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。坚持以学生为本、服务先行、注重实效的原则,建立健全了服务青年的保障体系,加强了大学生青春创业基地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;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;重视困难学生帮扶工作;明确组织定位、回归服务宗旨,稳步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;整合服务资源、拓展服务阵地、丰富服务内容、创新服务手段,切实解决青年学生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扎扎实实为青年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。
实施“组织创优工程”,从严治团、改革强团,全面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。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、以机制建设为保障、以队伍建设为关键,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,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促团建、全团抓团建的指导思想,稳步实施基层团组织的团建创新,积极探索适应我校共青团发展的新型组织机制和运行方式,加大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,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、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、凝聚能力、学习能力、合作能力。
在新的历史时期,济南大学共青团将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继续团结和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,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,以学生为本,强化服务,突出特色,塑造新形象,打造新品牌,谱写新篇章,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。
更多信息请访问:济大团委网站